福建沿海綫路——我的設計歷程

這條綫路我設計了將近3個月。短短不到十天的綫路竟然花了3個月之久,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 一開始上司讓我在做二選一,福建和海南選擇一個地方做路綫,作爲公司主打的冬季綫路。兩個地方我都去過,但是海南作爲一座旅遊城市臭名昭著,不僅被東北人占領,而且各種宰客惡性事件頻發;而福建卻有很多可以發掘的元素,我在新馬待的半年裏,我每天接觸福建話和福建華僑,還差點和一個福建人成了同事。后又因疫情關係不得不從新加坡返回中國,我是在福建福州進行的隔離,每天吃聚春園的盒飯(吃了那麽多次,後來在做綫路時才瞭解到聚春園居然是鼎鼎大名佛跳墻的發源地。)房間一點不蝸厭,50多平的空間,我還能每天在酒店裏的大bathtub泡溫泉。在酒店隔離的時候,我就一直想做一條福建綫路了。所以,不説二話直接選擇福建。 好了,説下這條綫路爲什麽花費了我那麽多時間吧。 當然我沒有經驗是一大原因,第一個月每天還有點其他工作,像是小培訓,還有給同公司的前輩幫幫小忙,算是初步學習了。 另外一點就是除了地域範圍外,上司沒交代我其他附加條件(這是貌似是我們公司的一貫風格,設計師可以盡情發揮想象力,只要夠好就好。這種風格我還挺喜歡的。)無行程時間限制,無主題限制,無預算限制。當然,選擇主題並不困難,福建雖然在北回歸綫附近,但依舊是有冬季的,尤其在福建北部冬季冷、水也少,樹木不如夏半年的蔥翠,河流中的水不夠豐沛。於是玩文化自然就成爲了我設計這條綫的主題。 我不瞭解福建的文化和歷史。文化很虛,所以我最開始的思路是找出福建所有的景區或是歷史遺跡文物等等。然後按照重要度和密度盡量用一條綫將其串聯下來,也就是變成一條行程。我最初的設計是做成一條環綫,但10幾天的時間想要玩全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走馬觀花;時間拉得太長又不合實際。最後的結果我不得不把幾乎成型的環綫靠山的一側砍掉,隻剩下沿海部分。當然這放棄掉了很多很重要的點,不過這也算是設計的必要歷程吧。 光是把景點羅列下來可是不夠的。光用景點把文化串聯起來的綫路在我看來就是垃圾,只有用文化脈絡來編制行程(其中附加景點)才是我想要的文化路綫。 在以往,如果我在旅游前想瞭解一個地方,我會買一本LP(Lonely Planet Travel Guide Book),這本書裏不但會羅列整個區域的所有景點,推薦路綫,而且還會在書的最後,對交通、語言、當地的歷史、人口等等方面的背景做出介紹,非常具有參考性。我最初也是想購入一本福建的LP,但由於版本過老2016版且已絕版,所以價格不菲,我最終沒有選擇購入。給我提供福建文化概況的是2009年中國地理福建專題(第582-583期)。兩期雜誌——上冊為福建之海、下冊為福建之山,這兩側在編寫時邀請了很多學者,因此學術味道很濃,用專業且優美的語言介紹了福建的茶葉、山脈、宗教、港口、遷徙的鳥、閩商、建築、三坊七巷等等方面,這兩本雜誌對於我的意義就是為將要挖掘福建文化的我提供了一張較為詳細的藏寶圖。而這些也基本上決定了我後在福建文化遊上打算挖掘的方向。接下來我讀了很多專業材料(我指的是期刊論文專業書籍等),希望能更深入得挖掘當地資訊。這個過程即幸福又痛苦。學習的過程是幸福的,但是發掘到自己知道到的只是海洋裡的一滴水又感到自己極其無知。 儘管有這麼個籠統的大框架,但最開始我的路線還是比較大眾化的。一是因為我手裡資料不足,這些文章雖然提供了方向給我,但是在旅行中,若文化不能和走過的地方緊密聯繫起來的話,又何必旅游,直接讀書不好嗎? 因為我也是第一次這麼細緻得去做一條線路,我不敢說福建是最有趣的,但是福建極有特色,來這裡玩一定會很愉快。 據說我是我們公司第一個做純文化線路的人,在我做這條線路的過程中,我陸陸續續收到了很多來自其他同事不管是隱含的還是直接的建議,要我不要做文化線——我們最後拍板的老闆是個文化沙漠,他是個一提文化就不感興趣的人。無論什麼線路,有趣是第一的。不過誰管他呢?我覺得文化有趣,那我就沒有能力讓別人覺得文化有趣了嗎?這個世界上又不是沒有雅俗共賞的東西。所以我還是一條路摸黑走到頭,最重要最重要的東西是我自己一定覺得有趣才行!(可能老闆也是這麼想的。) 這條線路有主要有兩個難點: 一是文化本身的挖掘,這對於一個非福建人,又對古代史沒什麼太深入的瞭解來說,是一項大工程。不僅僅要挖掘,而且還要去貫通性的理解這些歷史文化內涵,比如建築和思想史的關係,飲食與貿易的關係,水利工程與政治改革的關係。這些東西都不是直接呈現給我的,而是當我做了大量閱讀後,我逐漸把很多碎片式的知識串聯成片,不同的線路又互相交織,成為一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知识海。 二是將這些知識點與實際的地點聯係起來,變成可以走訪的地方;再在知識呈現方式上令它變得有趣。這也不容易哦,之前知識學習,現在就需要我發揮我的創造力。一些文化內涵足夠豐富,但是卻沒有被開發的地方我根本不知道。後來我找到了一些我以為比較小眾的點,但後來也慢慢發現挺多電視節目裡有介紹過。再者就是文化本身,你如果不能深刻得理解它,你也沒有辦法提煉然後再靈活運用它。因此這就要求我在文化得理解上有更深更廣泛得閱讀。同樣得一個題材,我需要閱讀至少3份材料,通過不同視角的表達,在我這裡才能形成一個稍微立體的形象。有些我實在接觸少的部分,比如莆田的水利開發,一篇資料我讀了好幾遍也沒有理解水利工程的塘陂到底起到怎樣的作用。後來再結合其他的一些材料,我的思路才逐漸清晰。還有福建保存了很多老建築,但我對於古建築並沒有太多瞭解。我也要先去學習古建築相關的知識。其涉及歷史、以及各種建造工藝、房屋空間格局等等,知識體系格外龐大,我只能一點點消化,但我也能瞭解我的理解還是杯水車薪。我還讀了一本建築學漢寶德寫的《如何欣賞建築》,期望我有一日能被讓我的客人也為建築所感動吧。 我不認爲我是非常creative的一個人,我思想比較保守,但極具批判性(I’m a kind of severe critic.)總的方法,是設計了一些游戲,我給這些游戲的趣味性打3分(3 out of 5).只是稍加增色,但是并沒有那麽出彩。不過我本來設計游戲的目的性是達到了,所以我也就此打住。文化本身的鮮味被調味品蓋住了反而不美了。 這條綫路有很大可能會由我陪玩,如果有興趣來體驗我的福建路綫,歡迎給我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zh_TW繁體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