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三星堆的瞭解是從一本被學術界批得很慘的書——《三星堆大猜想》——開始的。《三星堆大猜想》的作者蘇三把古蜀文明与亞非拉三大洲交界处的文化搖籃相聯係,讓三星堆在我心目中加上一層層神秘的模糊的遙遠的濾鏡。
我在做環成都綫路中,自然不忘加上我心馳神往的三星堆遺址與博物館,同時對它做了一番較深入的研究——讀了一些三星堆考古的研究報告和論文。
這些論文對於古蜀文明的研究大多還停留在推測層面,因爲三星堆文化一)沒有文字(未發現),二)在歷史幾乎找不到對古蜀文明的詳細記載,三)出土物還不足夠豐富——自1986年祭祀坑出土后,因爲技術不夠,考古工作暫停,直到2019年才陸續發掘出6個新的祭祀坑。
根據上面附的專訪可以知道,新的挖掘工作收到了國家的重視,並運用了“全新”的技术,1)封闭式挖掘,2)考古人员与文物保护人员合作考古,3)运用微生物分析技术等分析考古层出土文物外的信息等。
在我看来这些技术早已经有了,尤其是前两项技术,我在10年前去参观西安的某座汉代帝王陵墓(中日合作發掘)时当时日本人就带来了相当先进的技术,应该也是采用了封闭式的挖掘工作,而我国自主考古在这方面卻才刚刚起步。封闭式挖掘与考古人员穿防护服都是为了防止遗址坑被污染,这项操作完全没有技术含量,只在于时间和金钱的投入是否充分。可見我國的考古工作有多么敷衍與不受重视。这个視頻里揭露出在以往的考古工作中,文保人員并不在現場指導文物挖掘工作,以至于很多文物在挖掘过程中受到不可挽回的破壞。這意味著,这么多年這樣的問題一定是持續發生,並沒有人想辦法進行改善的。
中國政府既然爲自己幽遠的歷史而自豪,習近平也沒事喜歡拽一拽自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那麽多投入一些錢在考古以及歷史研究上吧,多撥一些預算,讓重視落實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