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儻駱道北段(支線)游記

記性不好,趁著頭腦記憶和身體記憶都還沒有淡忘之前,趕緊把我的感受記下來。我一上返回北京的高鐵就抱起筆記本開始奮筆疾書,希望能在4個小時內,完成這篇遊記。——此段話寫於2021年5月31日的火車上,實際上我兩個半小時就寫完了(笑)

路綫總結

  • 乘坐5月27日晚上的火車從北京西站出發,第二天早晨到達西安,與我的驢友碰頭。
  • 5月28日早從西安火車站乘坐火車達到武功縣
  • 在武功縣用午餐,之後打車去周至汽車站(車程約13公里,車費30塊錢。)
  • 在周至汽車站等待下午1點發車的109路,車票加景區門票共75元
  • 從厚畛子開始徒步,17公里,行走時間5個小時,晚上宿老縣城
  • 5月29日清晨從老縣城出發,穿越原始森林,搭車13公里,中午在黃柏塬鎮吃飯。
  • 下午從黃柏塬出發,走18公里到達二郎垻村,當晚宿在二郎垻。
  • 5月30日清晨8點出發,走30km山路,(自備乾糧),終點華陽鎮南京街。用時9小時,當晚宿在華陽鎮
  • 具體路綫圖請見我儻駱道的post。

念起

(想讀游記的朋友可直接跳過此小標題)

穿越秦嶺是我很久以來的願望。初中時,我的一個朋友曾和我說她特別想去秦嶺。不過那時候我對秦嶺還沒有什麼概念,以為秦嶺就和北京某処景點一樣,比如香山。後來上了高中,心裡厭世感逐漸加深,想要躲開城市的污濁,跑到沒有人的山林裡去。這時隔斷南北的秦嶺又進入了我的視野。當然,我幻想中的逃離終點不是秦嶺,而是西南區域,比如武陵源。

但可想而知,這個夢想十分脫離實際,從小在城市長大毫無野外生存技能的我獨自跑到大山裡選擇過離群索居的生活大概與找死無異。因此願望終究只能以幻想的形式存在——我將它放在了我腦中幻想出來的世界,讓我以投影形式通過小說人物的形態在我創造的時空中實現我的願望。這本小說叫做《歸隱入世》,就是那本被我挂在網站上只有名字沒有下文的小説。

小說的靈感來源於我初二那年經歷的一次詭異暴雨,紫紅色的天空降下久不停息的暴雨將人類世界淹沒……。這個幻想在剛剛興起後沒多久就熄滅了,因為我是個極度現實主義的人,無法構思太過超脫現實的故事。不過記憶並沒有隨著幻想的破滅而消逝,它在我高中的時候再一次從小到大變成了一個圈住我的泡泡,成為我逃避晦暗現實的庇護所。我那時到底是如何想的,我都記載在了我小說中,這裡不再詳述。

“…… ‘我’放棄一切,徒步進入山林,走太行,穿秦嶺、大巴山然後再一路往西南進軍。越是偏僻的地方,越是原始……”

對我來説,幻想來直接在現實之中衍生出的另一世界。沒有在現實中經歷的我,是無法想象出真實的叢林生活的。因此小說不得不戛然而止。我想至少我應該親自走一次,瞭解山裡的氣候,原始森林中的種種危機,各種各樣神奇的野生動物,山中的黑夜,山中的氣候無常,珍貴的草藥,和令人畏懼的毒蟲毒蛇。

我是一個擁有很多興趣的人。就幻想故事這個興趣,我腦子中相對完整的故事就不下5個。這些故事在我成長的不同時期從我的人格中分裂出來,脫離我在另一個世界獲得成長。人格的成長需要環境,對於小說的創作者來說,這個環境在於我的經歷與體驗,而何時能得到特定人格所需要的,這就要等待機會了。

我在新加坡度過疫情的日子,出租屋中憋悶非常,腦中幻想的是與新加坡環境截然相反的清涼的山林。於是我再次想到了秦嶺蜀道,這是幻想世界中“我”在向西南行進中甚為關鍵的一節。疫情期間我有大把閒置時間研究這個地方的歷史與風貌,我決心在腦中建立一個足夠讓我神遊的蜀道世界。

蜀道名聲很大,一首《蜀道難》讓我心馳神往。但儘管如此,當我開始研究蜀道的時候,發現歷史上對蜀道的記載並不十分豐富。蜀道會因各種因素變化、毀壞。很多條蜀道的建設,並非是為了山民的經濟需求而建,而是為了溝通古代秦蜀兩地的政治、經濟、貿易等功能而存在。因此沒有穩定的社會條件和富裕的財政支持,維持難於上青天的蜀道是不可能的。而明清由於政治及經濟中心的東移,蜀道的不再像漢唐那樣繁盛,一些蜀道可能已經荒廢有千年。比如“一騎紅塵妃子笑”中行走的荔枝道,以及“重崗絕澗,危崖亂石”的儻駱道。(真正走了一次從二郎壩到華陽鎮的路,才發現路是人走出來的,山裡的路久不走也自然而然就消失了。)如今大多數穿越秦嶺的蜀道已經通車,比如故道通秦嶺小火車,褒斜道有省道穿過,子午道有國道通過。相對原始、還沒有完全通車的道路僅有儻駱道一條,於是它成為我最心馳神往的一條蜀道。

尋找同行者

我自身完全沒有野外經驗,雖然覺得體力比同齡人稍強,也不敢冒然獨自一人走入杳無人煙的原始森林中。於是我先在朋友圈中發了個post,希望能找到同行者,增加安全係數。朋友圈裡有人找我,但是沒能成行。之後沒過多久,又有人在知乎上給我留言,想詢問這條線路的事情。他想去那邊走,而我找不到人陪同,就相約有時間可以一起走。

他提前半個月和我說,他想走這條線路,但卻不想把具體的行程定下來,說是喜歡隨性的感覺。我其實對於這種隨性有兩種估計,一種是此人完全不怕死,也不在意生活品質,可以做到隨遇而安;抑或是被束縛久了,不想被條條框框所舒服,對野外徒步缺乏經驗。不過,無論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我和他一起走都會比較慘。我雖然忍耐力尚可,但我對渾身汗津津地露天睡覺感到無法忍受(其實也不是不可以忍受,只是我沒打算在此次徒步過程中忍受)。沿途有村鎮,但我不認為每個村都能住宿,能住宿未必能洗上熱水澡。露營裝備不齊全的我們可能在晚上碰到沒有地方住的地方,這樣的預期讓我稍稍有些焦慮。

Day One

我倆約在西安碰頭,第一天碰面的時候,我稍稍有被他休閒的風格shock到。休闲装配上一个巨大的電腦包,感觉蛮不协调的。虽然心里有些怀疑,但我打算暫且相信他體力超群,即使没有专业设备的辅助,一身轻装也能夠輕鬆應付連續多日的野外暴走(或许仅仅是對我而言的暴走)。他背包比我還輕一些,因为我作死地背上了我的筆記本,负重约9kg左右。事实上是,大家的体力都是一般城市人。我一路咬牙堅持下來了,專業的背包給了我很大的支持,而胡先生(我的同行者)也和我半斤八兩,同样堅持到了最後。不過他到了第二天的時候,腿就開始一瘸一拐地向前走,虽然我心裡有些擔心他能否堅持完3天,尤其是強行堅持後是否会在未來留下後遺症。不過我是不會勸他放棄的(笑),成年人理應對自己的身體負責,我無情地想到。我想這次旅行大概给這位本身只是想沿途瞭解秦嶺草藥的先生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陰影。Okay,這位胡先生的事情就此打住,我们再回來聊聊路上的故事。

我因為想要洗熱水澡,所以把每天修整的地點都提前做了規劃,絕不能發生晚上無處可住的情況。可是我們從西安站到武功縣的那趟火車就誤點了1個小時,致使我們反而運氣地趕上了下午一點從周至縣到厚畛子的班車,省下了一筆打車費。我們到了周至客運站的時候,109路已經發車了,陝西話我聽不太懂,胡先生在這方面要比我強很多,能說好幾種方言,溝通順暢。我們搭上了另一輛車,我記得好像是108路,開到中途把我們放下。我們轉乘停在一旁等我們的109路。一上車,車上一幫穿著藍色校服的小學生,嘴裡吃著冰淇淋,袋子裡還裝著其它零食,膚色有些深,但看起來相當健康可愛。原來是週五這幫家在厚畛子的孩子要乘坐109路車回家,司機先跑去學校接孩子去了。

109路-周至到厚畛子,巴士左側是提著油鹽醬醋的憨憨的護林員先生
滿車的小朋友,黑色衣服的男性是我的同伴胡先生,他旁邊的男性是獨自一人去爬太白山的勇者

車上除了我們倆,還有幾位成年乘客,一位穿著十分專業,說是要去太白山登山的。和我們倆隔著一個過道坐著的是一個老頭和一位護林員。老頭子看見我們手裡拿的農夫山泉,和我們說山裡人都直接喝山泉水,比這個好喝多了。護林員長得憨厚可愛,手裡拎著油鹽醬醋去山裡上班。

從周至厚畛子的路十分險,一路上大大小小的石塊,都是落石散落。但景色不錯,可惜我坐在比較後面的位置,視野不太好。自己如果開車的話,還是要萬加小心。

109路下車処,這裏是前往太白山的重要據點。站在農家菜館前的男性是109路的檢票員,一路上都很照顧車上的小孩
厚畛子导览图

車開到厚畛子鎮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三點半了。Google地圖上說從厚畛子步行到老縣城要7個小時,我不太相信。我估摸著17km的山路,怎麼也用不了7個小時。按照正常的步行速度,每小時5公里,那撐死了走5個小時,在天黑前能趕到。但如果明天早上再去老縣城,那我們再第二天就要走61km才能到第二天晚上的住宿地,那實在是太艱辛了。我體力能不能支撐我走30km還說不好呢,60km我想我一定是不行的。(第二天的實際步行距離61-17-15-1=28左右)

我下車前問了坐在我身後的小學生,走到老縣城要多久,他和我說要半天。不管怎麼樣,既然出來的目的就是徒步,那沒有從第一天就開始偷懶的吧,只能爭取在天黑前達到老縣城了。

從厚畛子到老縣城的路很不錯,不寬,兩車相會需要錯車,但基本上沒有車。一路上坡,河流在我們的旁邊(主要是左側)。路上農家樂很多,但是人卻不多。胡先生一路上觀察路邊的植物,不認識的就拿app拍照自動識別。我沒走多久腹部就開始有些絞痛,還好堅持到了廁所。下了一會兒雨,之後又晴了。

厚畛子鎮剛出發沒多久后的路邊景色
并沒有發現什麽遺址
走了有三分之一的路程的景色,路上飄著細雨,據説夏季的時候這段路會被溪水淹沒
走了有半程,經過一個小的村落,旁邊種著玉米

我一路走呀走,這種趕路的心態自然無法留恋路上的風景。我想如果我真能有幕天席地的灑脫,沿途的風光也不會僅僅是路旁的逝去的風景,而能長久留住與我心中的。這個道理我早就明白的,有時候不想錯過,反而會錯過更多的東西。

晚上7:40拍攝於秦嶺梁,據聞黃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在此分界。圖片中間的平地就是老縣城了。自此後一路下山。
秦嶺梁上對反光鏡自拍一張
晚上8:18到達老縣城,還能看西邊太陽的餘暉。
等待吃晚餐

我們在晚上8:30的時候達到老縣城,到達的時候,天還沒有完全黑。用時將將5個小時,我在路上還丟了一次手機,返回去去找花了一些時間——主要是胡先生出力(感謝胡先生找到了我的手機,否則我之後幾天估計也沒有玩的心情了。),要不應該還能再快一些。

老縣城有一個牌樓,牌樓下有一位大叔在放牛。我們上前和他搭話,問哪裡有可以住宿的地方,大叔就趕著他的牛,將我們引到了他的家,給我們做了晚飯。老闆老闆娘的手藝很不錯,臘肉可能是我吃過最香的,另一盤藿香,他們裹上了伴著胡椒和鹽的面炸著吃,香脆感十足。酸湯麵是那邊的特色,面也是老闆娘現給我們抻的,酸湯很爽不過面有些硬,老闆想讓我們早些吃到面,硬一點也是他們的心意。

房間乾淨簡單,晚上沒放出熱水,看了一眼表,十一點鐘不適合再打擾人家休息,湊活一晚上,第二天讓老闆給我放熱水,水流極小,太陽能熱水器就是有這樣的問題。

Day Two

早上的老縣城美麗而平和,群山環繞中的一小片平地,一條溪水貫穿其中,清代的城牆和城門還保留著,裡面的建築基本上毀於清末民初,現在城內是一些住家和被開墾的農田。連以前建築的地基的高臺上都種滿了菜。這裡人口不多,據說這裡一共有38戶,每家都有政府頒發的農家樂牌照。不過這裡除了夏季,遊客並不多,我們去的那天早上也只看到了一家三口在老縣城裡轉悠。住在這裡的村民只把做農家樂當作副業,他們的主要收入是賣牛、草藥、林場分紅等。

早上天亮了,我才看到這家農家樂的名字叫做大廚農家樂,老闆在厚畛子鎮特色小吃比賽獲得過優秀獎,怪不得廚藝那麼好。我早上先到老縣城轉了一圈,這裡的房子大多還是土木結構(至少外表看上去是這樣的),顯得十分古樸,和周圍的景色互相融合,毫不突兀。

我們住的農家樂是原來老縣城演武場
大厨農家樂内部還是挺傳統的
大厨農家樂獲得的錦旗
農家樂的厨房
早餐,其中左上和中間的兩個菜是昨晚的剩菜,讓老闆幫我們熱了一下
從大厨農家樂出來,沒走幾步就可以看到老縣城的城門了
老縣城裏的遺址都被標出,可以掃碼進一步瞭解
老縣城裏的散落的住家,家家都是農家樂
房子大都維持著傳統的模樣
老縣城裏唯一保留下來的清代建築
被喻爲西安最美村落的老縣城
在街上悠閑散步的牛,小心不要踩到牛糞。
byebye啦 老縣城

我之前有看到有人騎車穿越從都督門到黃柏塬一段大概5km的原始森林,我們實際走過去,感覺少部分路段不太適合騎車,推車都稍有勉強,不過或許有自行車大牛完全不覺得存在挑戰呢。我曾經在網上看到有車神騎著自行車在懸崖山巔騎車跳躍而過,比步行還要靈活。“原始森林”的路相對好走,大部分道路能有35cm寬,且上下爬坡不多,左側為溪水,如果口渴可以直接就地補充水分。

沿路的風景
常年踩踏出來的山徑很好走
一路順著溪水行走,伴著水聲潺潺與柔和的清風,相當愜意

這段路屬於黃柏塬原始森林景區的原始森林。路上有個珍珠湖,十分漂亮,湖水的顔色清澈而有著漂亮的祖母綠光澤。

走著走著,發現了一個漂亮的湖泊,顔色像翡翠一樣。
跑到湖邊來拍幾張照片,並從湖裏打了一瓶泉水。
出了原始森林景區后,景色有些差强人意

一直走到黃柏原原始森林景區,我們搭了一程景區擺渡車。很短的一段距離,每人收了10塊車費。出了景區之後還是徒步,這段的景色很一般,路比起厚畛子到老縣城的路要寛,十一點鐘的太陽十分刺眼。我們沿著路一直走到核桃坪,遠望過去似乎那邊農家樂挺多,打算一邊吃飯一邊歇下腳,可找了半天都沒有看到年輕人,農家樂裡也是空空的。打了路旁農家樂招牌下的電話,電話都有人接,但年輕人都出去了,家裡只有老人暫時不經營。我們沒有辦法,已經是中午十二點半,核桃坪已經是比較大的村落了,這樣的地方都沒有地方可以吃飯,我們只能最近的黃柏原鎮。但從核桃坪到黃柏原還有13km的路程,我們需要走兩個小時。於是我們讓路邊的一個大爺幫我們叫了一輛車,把我們拉到黃柏原鎮。車子要價不低13km收80塊錢。拉車的大叔十分親切,和我們聊了一路,說現在正是蜜蜂分家的季節,要一直盯著蜜蜂不讓它跑到別人家,所以就收費貴了一些。他把我們拉到了黃柏原鎮最好的一家農家樂,說是平時接待領導都去那裡。味道的確不錯,炒野菜很爽口,紅燒高山鯉魚的肉十分鮮嫩,不過還是有一點輕微的土腥味。

沒有年輕人核桃坪和荒廢的汽車站
午餐

吃完午飯已經快兩點了,老闆娘讓我們在店裡休息一下,等下午4點發往二郎壩的班車。我們想著,我們可以先走,等班車到了,我們揮一揮手直接上車了,什麼都不耽誤。沿途的景色不錯,但並不是很驚豔,大概是因為我去神農架看過挺多類似的景觀了。旁邊斷斷續續修了水庫,我心想如果能劃個皮划艇,估計十分享受。

沿途風光

從黃柏原到二郎壩一共18km路程,到四點半的時候,我們還沒等到車,問了路邊騎著摩托車摘淫羊藿的大叔,他說今天沒車,我們就打算一邊走等等看能不能搭個車。這條路基本上沒有什麼車,尤其是從黃柏原往二郎壩的這個方向。倒是那個騎摩托的大叔走走停停伴了我們好長一段路。後來五點左右,我們碰到了一家寶雞人去華陽古鎮玩的,搭了我們一程,真是謝天謝地。如果那天把腳給走殘了,明天的60華里重頭戲又會何去何從?我的左腳已經走出了泡,渾身疼痛僵硬。

聽聞二郎壩的農家樂很多,但實際上只有一家農家樂還營業,而且還不太高興接待我們。人家現在的正經營生是給對面的工程隊包一日三餐,都沒有功夫接待我們。這家農家樂門口掛著二星農家樂的牌子,內部都是紅色主題。毛主席萬歲的標語用油漆刷在門口,革命照片掛滿牆,以及每個房間門口都以一個官銜來命名,比如我住的那間掛著政委主席,胡先生那間叫武裝司令(好像是叫這個)。

紅色主題農家樂

Day Three

早飯是速食麵味道的掛麵,紅色農家樂的早餐也就是這種水平了。

早餐

店裡老闆娘聽我們要穿山到華陽鎮,先是勸阻我們,然後看我們去意已決,轉而讓我們從村裡雇一個嚮導。村裡兩百塊錢沒人願意走,覺得危險——-那條路自從修了馬路後,已經十幾年沒有人走了。最終老闆娘幫我們聯繫了她一位七十多歲的親戚做嚮導。大叔姓饒,他手持一把用來披荊斬棘的小鐮刀,兜裡拽著一包餅乾,連水都沒帶,輕裝上陣。

我們的向導饒師傅,七十多嵗了,看起來像剛剛五十出頭
抄小路上山咯
開始的路很好走,可以看到車轍。我的同伴胡先生在腿上做了全副武裝,以防秦嶺中的旱螞蝗。
我們跨過的第一條河,濕鞋在所難免。
中間是一條路哦
我們從下面爬上來的——80°的山崖。饒師傅帶我抄了一條進道。

一開始路很好走,能看到明顯的拖拉機踏過的車道。我們沿著石塔河向山上爬,第一個坎是跨越石塔河,本來是此處是有一座石橋的。大叔和我們說,那座橋是被國民黨的毀掉的。我說,那麼久過去了,村裡為什麼不重新修一座,就算只用木頭搭起來也不費事,大叔沒接話。我想,難道是為了延續仇恨?沒有橋,我們只能先下去度過小溪。小溪上有石頭,不過經流水長時間沖刷非常滑。我不太敢過,石頭的跨度有些遠,我必須跳過去,我先把我的背包扔個了夥伴,然後下決心沖了過去。很好,沒有摔倒。

第一個坎,石頭的跨度有些高,我是從石頭上跳過去的。謝天謝地沒有滑倒。
中間那裏原本有一座石橋。石橋被毀,我們只能爬到下面去穿小溪。見下圖

之後的路越來越難走,連大叔都要先往前去找路,路被密密麻麻的小細竹子所遮掩。我用手撥開比我還高的竹子,這些竹子擠在我身邊,我看不到腳下,幾米遠的距離就看不到走在前面的同伴的身影了。有一次我還和他們走失了,走向了另一側的道路,還好他們後來從遠處吼我,我聽到聲音找到了方向。

幾步路相隔就難找同伴了
被鐮刀砍出的路,依舊是不太好走。

這種沒有路要不斷開闢道路的過程是無比艱辛的,手腳哪個都不能休息,臉還要不斷被樹葉拍打,有點火辣辣得疼。沒有路,我們除了尋找以前被掩埋的道路外,就只能按照大叔印象中的方向行進。我們問大叔如何分辨方向的,他說雖然十幾年沒走了,但以前經常走,所以有印象。經驗是沿著河道向上爬,河道雖然相對走山腰平坦一些,但是碎石極多,每一步都要十分小心,而且有些河道往往還有水,一不小心就會一腳陷入泥中,或著踏上濕滑的石頭。一路上我不斷地摔跤,被腳下植物絆倒,腳下踩空,還好山上我摔倒的大多數的地方都覆蓋了厚厚的腐殖土,沒有摔壞哪裡。

我同伴的鞋裡和腿上沾了不少螞蝗,不過他的防護做得還不錯,沒有被吸血。除此之外,我們沿途看見了很多羚羊糞便、還有一顆熊貓糞便、看到了兩隻野豬,我還看到了一灘巨大的糞便,不知道是哪種動物留下來的。

中間的那塊,饒師傅告訴我們是熊貓糞,裏面摻雜著沒被完全消化的竹葉。你找到了嗎?
橫亙在路上的樹木,低的邁過去,高的鑽過去,不高不低的爬過去
沿著乾涸的河道行走是最省力的,唯一討厭的地方是碎石。

路上有一棵七百歲的大樹,被當地人親切地叫作“大樹子”,據說還被畫在了軍事地圖上,是當年二十五軍的一處據點。可惜我實在是走不動了,只遠觀了它隱藏在衆多樹木中仍顯挺拔的身軀,沒有體力近距離一探究竟了。

本來以為我們6個小時就能走到華陽鎮了,但實際上我們花了7個半小時才到最後一個山梁——板子埡。大叔告訴我們到了那裡只要不亂走沿著河一直往下就能到華陽鎮。他還聯繫了他的朋友到山下接我們。他預計我們1個半小時能走到山下,而我們走了足足兩個半小時,讓接我們的袁師傅在車裏無聊地等了1個小時(苦笑)。我們在石板埡歇息了15分鐘,然後拖著僵硬麻木的腿下山。

哪裡有路?一路摸索著,我們不像手持鐮刀步履矯健的大叔可以一邊披荊斬棘一邊在山中健行,我們只能用手和腳開路。撥開細竹和小樹枝相對簡單,但如果是多條粗壯的樹幹橫亙路閒或細竹密密麻麻已經長成竹林,我們就不得不放棄前行,轉而重新開闢道路。河道也不好走,無論是巨大的石塊,還是小的碎石,都不適合人類的步伐,鬆動的碎石易崴脚,巨石就更不用説。

無比艱難卓絕的路,我們終究還是克服了,渾身一股汗味,鞋子上包裹著爛泥,腿上穿著戶外褲滿是泥濘,而且褲腿被鋒利的竹子劃開了一道口子,外套上占著鳥屎,裹住腿的布上面有不知道從哪裡沾到的血跡,而且還破了個洞。

這已經算是很好走的路了,好走到我可以掏出手機來拍照。(這是一條至少傾斜度有50°的坡道,地上都是碎石。)

同伴胡先生和我說,他以後再也不會走這樣的路了,給他10萬塊錢他也不走。他果然不是這類人——我大概也不是。我雖然累,心裡卻想這次沿途的風景不如預期,以後要找一條更美更原始的路去探索,計劃周備裝備齊全。我希望以後能走一次真正的古儻駱道,從都督門到華陽鎮,翻越五座海拔3000m的高山,然後體驗真正的原始森林。沒准還能幸運地發現千年前的古跡。

饒師傅的朋友袁師傅接我們的地方。保護區裏現在已經不讓車進入了,袁師傅只能在門口等我們——等了足足一個小時。

本身打算當晚就回重慶的胡先生決定住在華陽縣最好酒店享受一晚。我自然還是要能省就省,胡先生請了我一頓晚飯(非常感謝!),然後就此分開了。

臘肉不如老縣城好吃。菌菇湯裏放了很多胡椒粉,胡先生雖然生活在重慶,娶了重慶姑娘,卻吃不了辣,覺得有些可惜。
髒兮兮的鞋子,拍下來紀念一下。還好沒穿坏。

晚上洗了個澡,據説熱水的衝刷能有效緩解疲勞。雖然酒店的洗衣機可以用,但我已經沒有力氣洗衣服了。我把髒衣服包起來,換了一身新的,還好我還帶了足夠的換洗衣物。然後我又跑到古鎮上逛了一圈,晚上九點多的古鎮,看起來十分的寂寥,沒有人家點著燈。我轉了一圈,給我媽打了個電話——我媽當時在走另一條蜀道,陳倉道。

Last Day

這邊被子都很厚,悶得我五點多就醒了,收拾收拾,六點出去退房。又去古鎮吃了菜豆腐和麵皮,沒有想象的好吃,應該是店家手藝不太好,但也有可能就是當地口味。

清晨的華陽鎮
早餐

華陽鎮周邊有不少經典,我沒有力氣玩了,同時覺得那些景區的景色估計不會超過我一路上看到的景色。於是我坐上八點四十到洋縣的小巴離開了華陽縣,我的儻駱道北段之行就此告一段落。期待以後能有機會,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再走一次真正的儻駱古道。

拜拜,華陽鎮

感謝

這是一段難忘、痛苦也快樂的經歷,感謝陪我一起行走的胡先生,感謝給我假期的上司和老闆,感謝一路上友善的人們。

旅行建議

  • 徒步建議配備登山杖,專業背包,護膝,高幫徒步鞋,減輕肩部及膝蓋壓力。
  • 沿途基本上都有溪水,可以盡量減少携帶瓶裝水的重量。
  • 如果不想走路可以選擇包車,或選擇在厚畛子等周二和周五下午4點發車到老縣城的公交,或自駕(止步老縣城),或騎行,老縣城還是很值得一去的。
  • 想體驗秦嶺穿越的,不太推薦我們走的從二郎垻到花樣古鎮的山路,路不好走,景色一般。有興趣的約我去走一趟從都督門直接穿越到華陽古鎮的路。
  • 華陽古鎮感覺很一般,商業開發過度,古城的味道蕩然無存,不推薦。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n_GBEnglish (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