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的推進,邊界的模糊

雖説我爸送我出國讀書是爲了让我逃離中國,而我最終因疫情又不得不回國,陷在了國内至今。

出國進修的投資似乎就這樣打了水漂。不過我還是感謝這段經歷。我無法預知,如果我那時繼續待在國内,我會怎樣。但國外的讀書,絕對促成了我認知世界的方式和角度的轉變。當然這個認知的進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變化得非常非常緩慢。

那出國經歷是如何影像我的認知呢?

我進修選擇的專業是Tourism。這是個聽起來很商業的專業對不對?而在學校的部門劃分,它亦屬於商學院。不過我的學校卻是一個非常偏學術的學校,整個部門由不同學科專業的教授組成,從環境、人類學、休閑、商業等等組成,商業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而我的7個paper中,其中三個paper由一位人類學教授負責。Qualitative research因爲很難嚴格控制變量,因此如何要避免將“主觀”誤以爲是“客觀”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爲了保證科學性,我們做任何思考的時候,都要從ontolpgy, epistemology, methodology逐次遞進思考,從自我出發分析這種主觀的局限,進而使我們的思考能盡量的“客觀”。我也受此影響很大。

除此之外,我還選擇了全球氣候的課程。教授是一位環保“激進”人士,有點像幽游白書中幽助的爸爸,明明是魔王,愛上了人類后絕食而亡。他身體力行如何將他的環保主義和旅游愛好或旅游產業取得共贏。

而我回國后的工作,又選擇了一份思想不受太多拘束的設計工作。我可以進行廣汎的涉獵:歷史的,考古的、宗教的、藝術的、建築的等等的,逐漸開闊了我的眼界。

我發現這種眼界的開闊,認知的推進爲我帶來的并不是一個更加分明的世界。相反,世界在我的眼中越來越複雜。它槃根错节,每一個事物都不存在一個像是幾何世界中所定義的那樣邊際分明的世界。就像用更好的相機拍攝出來的圖片反而能將臉上的皺紋和瑕疵凸顯一樣,這是認知層次不同帶來的變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zh_TW繁體中文